“全是真房源”的貝殼上市后看命運多舛。作為“中介第一股”,貝殼找房最近股價跌跌不休。繼7月26日貝殼找房股價下跌27.69%后,今日開盤繼續下跌,截至發稿,貝殼美股跌超14%。
消息面上,8月18日,據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消息,“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正式上線“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標志著杭州的二手房自主交易有了更規范、更安全、更便捷、更完善的線上官方新渠道。據介紹,該功能打破了傳統依賴中介機構的房屋銷售模式,改善了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和中介機構房源信息不對稱的弊端。此外,平臺不僅引導買賣雙方按照房源核驗掛牌的規范流程開展交易,還新設置了用戶身份智能分類功能,實現個人自主掛牌房源信息僅向個人實名認證用戶開放,經紀人員無法查看,杜絕信息外泄,防止騷擾。
也就是說,房東們可以自行在平臺上掛上自家房源,購房者也可以“繞開”中介,直接和房東面對面交易。這也標志著杭州的二手房自主交易有了更規范、更安全、更便捷、更完善的線上官方新渠道。
01、市值一年蒸發4000億
上市一年,貝殼大起又大落。
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開盤首日,貝殼股價上漲87.2%,市值422億美元。
上市不到三個月,貝殼股價從20美元暴漲到79.4美元,市值最高達到 900億美元。但隨著創始人左暉的去世、房地產行業調控加強,樓市降溫,反壟斷風潮,以及整個中概股環境的低迷,貝殼股價一路震蕩下跌。8月5日,貝殼第一次跌破發行價,市值蒸發了4000億人民幣。
今年8月13日,貝殼已經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貝殼股價當天最低觸碰到17.4美元,連續多日跌破發行價。
02、業績收調控影響
8月12日發布了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上半年,貝殼營業收入達449億元,同比增長64.6%,調整后凈利潤為31.40億元。
于期內,貝殼總交易額(GTV)達2.29萬億元,同比增長72.3%。上半年,貝殼找房存量房業務GTV為1.33萬億元,同比增長70.1%;新房業務GTV達8417億元,同比增長70.7%;貝殼新興及其他業務營收突破12億元,同比增長68.9%。
不過,貝殼找房的凈利潤卻在二季度中出現下滑。二季度,貝殼找房營收242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下降60.7%;總交易額(GTV)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2%。
根據貝殼找房的指引,第三季度營收在145億元-155億元之間,較2020年同期下降約24.6%-29.4%。
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中表示:“二季度單一城市(深圳)成交量下降,三季度業績指引下降,原因是各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廣州、東莞等)的超預期調控政策都發生在6月中下旬,預計會對3季度成交量有比較明顯的影響。”
03、史上最嚴監管
近期,多城市升級調控,陸續出臺“上調二手房貸利率”“二手房指導價”等調控措施,二手房交易熱度和成交量有所降低。
今年2月,深圳率先發布了二手房指導價,此后成都、西安、寧波、無錫、三亞、紹興和上海等城市紛紛出臺了二手房指導價或二手房核驗政策。
據中原房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1至7月全國房地產調整多達352起,上年同期則為336起。
據貝殼研究院報告顯示,隨著二季度對于“經營貸”排查、銀行額度收緊等資金端調控政策的推出,以及一系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發布,新房市場二季度成交量增速降到2019年水平。
從業績上看,貝殼找房二季度的業績,的確受到了二手房市場降溫的影響。
二季度,貝殼找房營收242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下降60.7%;總交易額(GTV)達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2%。
另外,調控措施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毛利率。數據顯示,貝殼找房二季度毛利潤為53億元,上年同期為66億元;毛利率為22.1%,上年同期為32.5%。
在解釋毛利率下降原因時,貝殼在財報中稱:“成屋銷售市場受到一系列市場降溫措施的影響,導致成屋交易收入對總凈收入的貢獻相對較低。”